加强网络信息攻防安全人员管理的建议

 中科至善 2025-09-05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威胁正呈现专业化、组织化特征,传统基于边界的防护体系已难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人员管理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环节,其不足已成为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权限滥用。本文从意识、技能、制度维度剖析人员管理深层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以降低人为风险,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网络安全人员管理的

核心问题剖析

1.意识层面:风险认知不足与行为惯性依赖


网络安全风险认知不足与行为惯性依赖导致风险常在
员工普遍存在对钓鱼攻击、社交工程等威胁的认知盲区,弱密码、密码复用、未加密数据传输等不安全行为仍是普遍现象,攻击者可通过窃取单一密码渗透多个系统,远程办公场景下使用公共网络或未加密设备处理敏感数据进一步放大风险。企业安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员工对安全制度缺乏敬畏感,可能违规访问非授权系统、下载未经审核的软件或在不安全的网站输入公司凭据,对政策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执行流于形式。员工常因“过度自信”或“侥幸心理”忽视安全操作流程,传统办公模式下形成的行为习惯难以在数字化转型中快速调整,导致安全漏洞长期存在。

 

2.技能层面:能力断层与实战经验匮乏

网络安全技术迭代加速,但员工技能培训未能及时跟进。企业培训多聚焦基础理论,对新型威胁和实战技能培训不足,导致部分员工缺乏跨领域知识,难以应对混合IT环境下的复杂威胁。传统培训形式单一,多采用“填鸭式”讲座或线上视频课程,缺乏互动性与实践性,且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难以量化员工技能提升程度。面对安全事件,员工常因缺乏标准化流程和实战经验而陷入混乱。如遭遇勒索软件攻击时,可能错误操作导致数据永久丢失;应对内部威胁时,无法快速定位异常行为或启动隔离措施。

 

3.管理制度层面:机制僵化与协同失灵

传统权限管理采用“静态授权+定期审核”模式,员工权限常被过度授予且长期未更新,离职员工账号未及时回收、跨部门协作导致权限交叉冗余,缺乏基于用户行为、终端状态和网络环境的动态权限调整机制。传统监控手段侧重外部攻击,对内部人员异常行为识别能力有限,企业对内部威胁的调查与追责流程不透明,导致恶意行为难以被有效遏制。网络安全防护需多部门协同配合,但实际中存在职责不清、信息孤岛等问题,业务部门可能忽视安全要求,IT部门难以获取完整权限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部门间信息传递延迟、责任推诿现象普遍。

 

 

 

策略建议

1.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培训体系

以“意识提升、技能强化、行为重塑”为核心目标,针对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员工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管理层侧重战略层面的安全治理,通过案例研讨和行业趋势分析提升安全领导力;技术人员聚焦攻防实战技能,结合CTF竞赛、红蓝对抗演练等形式强化实践能力;普通员工以安全意识教育为主,通过模拟钓鱼测试、情景短剧、游戏化互动等方式培养风险感知能力和合规行为习惯。在培训内容上,意识教育融入情景化模拟与企业文化渗透,技能培训结合分层级认证与实战演练,制度宣贯转化为可视化操作手册并嵌入员工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理论、技能、行为多维度考核机制,利用数据驱动持续优化培训内容,配套激励约束措施确保培训效果落地,从根本上重塑员工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

 

2.建立基于零信任架构的动态权限管理机制

遵循“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理念,构建包含身份与访问管理、终端安全检测、动态策略引擎、微隔离技术的零信任架构,打破传统边界信任模型。在实施路径上,首先开展资产梳理与风险建模,对数据资产分类分级并识别高风险场景;其次基于岗位职能设计最小权限集,通过零信任代理实时监控用户行为、终端状态和网络环境,动态调整访问权限,如检测到异常登录或高频数据操作时自动触发二次认证或权限收缩;最后建立全周期身份验证与操作行为审计体系,记录所有访问日志并通过用户行为分析识别异常模式,联动安全设备实施阻断或告警,实现权限的精细化、动态化管控,从技术层面切断权限滥用与越权访问的风险路径。

 

3.打造智能化的内部威胁治理方案

以用户实体行为分析(UEBA)为核心,融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威胁情报,构建“数据采集-异常检测-自动化响应-事件溯源”闭环。在技术框架上,整合用户操作日志、终端状态、网络流量等多源数据,建立“用户-资产-权限”关系图谱,通过机器学习为每个实体建立行为基线,实时识别偏离常态的异常行为并生成风险评分,触发相应等级的预警与处置措施,如动态权限调整、设备隔离或人工介入调查。实施策略上采取试点先行、风险分级响应,与现有安全工具集成形成协同防御,同时满足等保2.0等合规要求,通过持续优化模型算法控制误报率,实现对内部人员异常行为的精准监测与高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数据泄露、权限滥用等内部威胁风险。

 

结语

网络信息攻防安全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技术防护与人为因素的复杂性。本文从意识、技能、制度维度剖析人员管理问题,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培训体系、零信任动态权限管理、智能化内部威胁治理策略。未来企业需持续强化“人是第一道防线”的安全理念,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模式变革,在提升员工安全能力的同时构建自适应的智能防护体系,最终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免疫的安全能力跃迁,为数字化转型筑牢人员管理的安全基石。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作者:毛佳良



网络安全培训


 证书咨询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预约报名